2022年,苏州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在省委省级机关工委的精心指导和苏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发展难题就是党建课题”的政治自觉,扎实做好传统党务“基础题”,创新做好融合发展“提升题”,制定出台《市级机关融合发展先锋行动实施意见》,全面推动机关党建跨层级、跨领域、跨业务、跨部门联动,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市发展大局上来,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实际行动扞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一、聚焦市委头号工程,探求党建赋能“最优解”
市委有部署,机关见行动。紧密衔接苏州市委“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头号工程,依托重点项目、党建联盟、行动支部三项载体,用“党建链”串起“创新链”“产业链”。坚持高位推进。配套实施《机关党组织服务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指导意见》,策划推进9大创新举措,建立“1+1+X”组团工作机制,全年组织推动四大产业领域示范性联学活动40余场,组建55个协同攻坚行动支部和党建联盟,达成60多项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做到中心工作焦点在哪里,党的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聚焦科技攻坚。协调35家在苏科研院所打造“大院大所”党建联盟,达成跨学科合作项目378个,产生合作金额8.4亿元。组织市工信局与创元集团党建共建,助推解决8个“数字化改造”难点问题,实现设备整体联动,生产效率提高15%,成本降低8%。会同相城区委组织部确定“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相关立法”等6个党建课题,牵头召开联席会议并协调市人大法工委等7个部门协同攻关,目前已列入2023年苏州地方立法计划。助力人才引育。做优“红炬优才”“科创360”“众创空间”等党建服务品牌,开办人才政策直播讲堂,合力打造“人才会客厅”“创业帮帮团”等高品质人才社区。会同市科协等部门启动“人才服务+,百园万企行”系列活动,开展各类活动40余场,惠及人才企业500多家。组织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业务技能竞赛,遴选16个重点项目,5000余名机关干部积极参与,助力打响“人到苏州必有为”工作品牌。
二、聚力企业急难愁盼,架起党建惠企“暖心桥”
企业有需求,机关见行动。认真贯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紧盯企业痛点、难点、堵点,指导推出惠企专员、红色代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同心·同行”服务举措100余项,相关做法在《江苏组工信息》专题刊发。战斗堡垒建到“链”上。以融合发展“书记项目”为抓手,指导市工信局、人社局、金融局、税务局等单位成立“保产业链供应链”“用工帮扶”“融资授信”“退税减税”等党员专班,惠及企业2600多家,解决用工缺口8.2万人、融资需求12.19亿元,退税超200亿元。先锋力量扑在“点”上。根据疫情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发改、商务等涉企单位党员志愿者工作地点,进驻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开展“点对点”服务。协调市国资委党委选派“惠企专员”深入市场主体问需问计,累计为721家服务业小微企业、1815户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1.44亿元。指导市生态环境系统开展“暖商护商”行动,助企3000余家,免罚金额超2000万元。红色动能注入“线”上。引导机关党组织用好“指尖”载体,开发“苏商通”“苏货通”“苏链通”等助企平台,提供名录认证、供需对接、智能匹配等实用服务,打造一站式服务入口,为万余家企业完成政策快速申报兑现。指导市公积金中心成立惠企行动支部,依托APP、小程序,为2600余家企业线上办理公积金缓缴、降低缴存比例手续,每月减少企业成本支出1445万元,用真金白银为企业撑腰鼓劲。
三、聚合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党建联动“升级版”
发展有壁垒,机关见行动。强化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打破区域壁垒、行政壁垒、资源壁垒,加强协同配合,变“单打独斗”为“群策群力”,以党建破题助推发展破局,以组织大联动助推效能大提升。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打造“毗邻党建”新模式。指导市检察院与沪、浙检察机关成立“1+6+8”党建联盟,开展“检察融党建共护长三角”行动,跨区域社区矫正、公益诉讼已成为区域协作样板。推动市医保局和青浦、吴江医保局等单位组建“沪苏就医e保通”党建联盟,开通线上平台,实现沪苏参保地、就医地双向医保待遇一致、跨省4530家药店直接结算。围绕市域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域党建”新形态。协调市交通局、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成立“先锋绿源通”党建联盟,在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环保等方面建立6项联动机制,一体推进“跨区域道路建设”“污染地块再开发”等12个重点项目。紧盯市委常委会调研板块提出的重点任务,组织发动市级机关党组织与吴江、吴中、太仓、姑苏等板块深度对接、零距离服务,构筑党建共同体,推动全市158个机关党组织资源、力量、服务“三下沉”,为汾湖功能区、环太湖科创圈、港产城一体化和名城保护高质量发展汇聚党建强大合力。
(该文为省级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交流材料)